斯坦尼不是“自由行”(墙内看花)

现在很多表演课上都有“观察生活”的练习——观察别人的生活,就是从斯坦尼那里学来的正确方法。

今年8月7日是俄国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逝世80周年。他开创了心理现实主义的表导演体系,既强调戏剧要以剧本及其所反映的生活为范本,又引导演员通过自我心理的探究来贴近范本,第一次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斯坦尼的表导演理论和方法受到各国话剧影视导演演员的欢迎,尤其在美国发展为更全面的“方法”表演,又通过好莱坞电影传遍了全世界。

斯坦尼的艺术生涯长达60年,他创建的体系极其丰富,甚至可以说有点庞杂。他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观点,体系也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在他人生的不同阶段有过许多门徒,他们带着斯坦尼体系的并不完整的信息离开以后,走上了各自的路。因此演艺界也流传着对斯坦尼体系的不少误解,诸如:演戏真实最重要,不必费事去学技术;做你自己,解放天性,别管角色的性格;就用自己的记忆和情绪,彻底忘掉观众……这些说法被很多人以为来自斯坦尼,但在他的著作中是找不到依据的。这些半真半假的伪斯坦尼观念长期以来被一些偷懒和自恋的演员抱着不放,他们还以为这是一张“自由行”的通行证,让你无需苦练,只要“跟着感觉走”就行了。

而优秀的表演教师教的则是源自斯坦尼的大写的“方法”,很注重技术性,强调工匠精神。斯坦尼为演员塑造角色的创作找到了“情绪记忆”“感觉记忆”等实用的方法,但必须反复苦练才能掌握。前者常用的例子是要演员借用、放大恨蚊子、打蚊子的“情绪记忆”来进入恨人、杀人的心理。“感觉记忆”的方法是这样教的:人都有过冷的经历,静下心寻找寒冷时身上最冷的部位,仔细回忆具体感觉,这感觉会回来并逐渐波及全身,身体会自然而然地微微颤抖……斯坦尼演员训练方法中最关键的贯穿理念就是:根据规定情境的需要,集中思想努力回忆,找到自我的感觉历史中的细节,再移植放大为剧情所需要的现时的真实感觉。这种细致的心理技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让演员进入“下意识的创作”,从高度控制的注意力集中逐渐进入无需控制的自然或曰天性表演——其实那是习得的第二天性。斯坦尼后期还特别强调形体训练的重要性,那也是培养第二天性所必须的。

所有舞台剧演员都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才能上台表演。梅兰芳是个最突出的例子。他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演的全是旦角,美国人看了惊为天人——“比女人还女人”。事实上梅大师为了演好并非天性的女性,花费了一生的精力,刻苦训练自己的肢体、嗓音及头脑,才把女性的举手投足乃至思维逻辑变成他舞台上的第二天性。

即使现实主义的话剧演员也不能就演日常的自己,而是要学会演他人,并且常常在特别的规定情境当中。现在很多表演课都有“观察生活”的练习——观察别人的生活,就是从斯坦尼那里学来的正确方法。电影导演谢晋也喜欢用类似的方法来调教电影演员。他拍戏之前都会排练各种小品,让演员特别是经验不足的青年演员,通过小品排练来慢慢接近角色,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把握他的思维逻辑。舞台屏幕上的好演员都有这样的习惯,而前一阵一些只拼流量不讲演技的电视剧遭人诟病,就是因为急功近利,丢弃了演员必修的斯坦尼传统。

近百年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对我国的话剧影视表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也出现过诸如“解放天性”“跟着感觉走”等不该有的误解。期待表演艺术工作者能以真正的斯坦尼方法为基础,用好剧本做抓手,精心塑造角色,创作出更多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这就是斯坦尼体系在当下中国的意义之一。

责任编辑:hn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