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贡献:既立足当前又着眼未来(“一带一路”五周年系列报道③)

2018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吸引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为境外中小企业源头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贸易契机。
图为参展商向外商介绍土耳其马赛克工艺灯。
龚献明摄(人民图片)

2018“龙头杯”“一带一路”国家国际象棋公开赛吸引了来自中国、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等国家的79名选手参加比赛。
图为参赛选手在比赛中。
曹建雄摄(人民图片)

2015年,中铁集团上海工程局一公司参建的马来西亚首条地铁——吉隆坡地铁第一区间提前43天安全顺利贯通。
芦连宝摄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先进理念落为行动,最初愿景化作现实,“一带一路”倡议成果丰硕。

从联结沿线各国节点,到贯通亚欧大陆网络;从精准投资、推进项目,到盘活市场、助力发展;从合力打造工业园区,到贡献共享中国经验;从文化交流、科教合作,到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胸怀,中国正凝聚全球智慧,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一起培育和共享累累硕果。

从节点到网络

2016年11月13日,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黄沙中的瓜达尔港像一支巨大的铁锚,钩挂在蔚蓝的阿拉伯海之中。满载着150个集装箱的“克斯克·威灵顿”号货轮在巴基斯坦海军护卫舰的伴随下,从港口出发驶向中东和非洲。这也标志着巴基斯坦中资港口瓜达尔港正式开航。

2014年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达成共识,瓜达尔港被列为促进中巴“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2015年,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历史性访问,全面擘画中巴“1+4”合作布局,瓜达尔港成为四大重点之一。两国高层的亲自推动,让瓜达尔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今天标志着新时代的黎明。”在开航仪式上,时任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发表致辞说。巴基斯坦《黎明报》称,随着瓜达尔港正式启用,中巴经济走廊正逐渐梦想成真。

如今,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项目,瓜达尔港正拉动着当地经济飞速发展。中方正与巴方合作以瓜达尔港为原点,提高港口的经济辐射能力,促进人口集聚,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原本仅有8万人口的瓜达尔市,如今人口已达13万人。飞往瓜达尔市的航班从每周一班增加到了每天一班,每班都几乎满员。

“瓜达尔港不仅是一个港口,也是‘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样板。中国在帮助当地发展自己的产业基础,提高当地经济的造血能力。”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赵磊说。

像瓜达尔港一样,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合作项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马来西亚,由中铁集团上海工程局筹建的吉隆坡地铁一期、二期,吉隆坡DUKE 3 高速公路、安邦贾兰尼帕房建等工程为当地铺展开道路网络,助力当地城市建设。

“五年来,中铁集团在马来西亚诚信经营、精细管理,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助力马来西亚进入地铁时代,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中铁上海工程局一公司党委书记章胜华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中欧班列则为沿线国家带去了繁忙贸易。满载电子产品的“渝新欧”“蓉新欧”国际货运班列从重庆、成都出发,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波兰罗兹;以先进制造业为主要货物的“汉新欧”班列从武汉驶往捷克、波兰;行程全长1.3万公里的“义新欧”班列, 从义乌发往西班牙马德里……

截至今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9000列,运送货物近80万标箱,国内开行城市48个,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运输网络覆盖亚欧大陆主要区域,运送货物品类日益丰富。一条条铁路托起一列列钢铁“驼队”,贯通亚欧大陆国家间的经贸交通,重现古代丝路盛况。

此外,俄罗斯原油管道一线、二线全部投产,非洲的蒙内铁路、亚吉铁路通车运营,中老、中泰等跨境铁路开工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两大公路、中俄黑河公路桥等开工建设……

“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接了太平洋与大西洋、印度洋间的广袤大陆,带动了沿线国家产业对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激活了亚欧大陆腹地各国的经济活力,让他们共享全球化福利,促进了欧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赵磊说。

据报道,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评价说,“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从中国角度诠释全球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展示了中国如何成为世界新兴力量、如何从根本上帮助世界弥合分歧,这一举措将成为促进全球和平与合作的手段。

从投资到市场

7月19日,江苏省南通市如东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迎来了一艘“冰川上的来客”。

这艘来自北纬71度的冰级LNG运输船,满载着产自俄罗斯的7.5万吨液化天然气,完成了它前往中国的首航。这是亚马尔项目首次通过北极东北航道穿过白令海峡,向中国供应液化天然气。

被誉为“北极圈上的能源明珠”的亚马尔项目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在俄罗斯实施的首个特大型能源合作项目,也是目前全球在北极地区开展的最大型液化天然气工程。

项目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丝路基金的支持。2014年,俄罗斯总投资270亿美元的亚马尔项目,因建设资金短缺险些夭折。丝路基金出资14亿美元收购了该项目9.9%的股份,解决了控股方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的燃眉之急,项目得以继续推进。

如今,亚马尔项目计划建设的三条液化天然气生产线已有一条开始投产,项目已经成功向欧洲、美洲输送了近40船货物,其中包括了20余艘LNG运输船。

法国《十字架报》驻俄罗斯记者本杰明·科涅尔称,中国的资金与市场为亚马尔项目顺利推进与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与可靠保障。“亚马尔项目能有今天,中国功不可没。”他强调。

像亚马尔项目这样以投资助力项目进展的案例,在丝路基金的投资项目中还有很多。

巴基斯坦卡洛特项目、迪拜哈翔清洁燃煤电站项目、丝路基金牵头与哈萨克斯坦有关部门共同组建的中哈产能合作专项基金……自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以来,截至今年3月,丝路基金已签约项目达到19个,承诺投资金额超过74亿美元,项目投资支持的领域涵盖了能源电力、工程机械、石油化工、通信网络、海洋工程、船舶制造、金融合作等多个领域,业务跟踪和拓展的触角不断延伸,有力发挥了股权投资的积极作用。

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也是“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重要平台。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首次倡议筹建亚投行。2016年1月16日,亚投行这一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开张运营。

如今,亚投行成员国扩展至87个,已投资28个项目,分布在13个成员国家,投资总额54.3亿美元,主要业务是对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开展投资。

“中国与国际金融机构及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一道,为沿线各国构筑了一个金融安全网,帮助各国共同抵御、防范金融风险。”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拉动了沿线国家的投资,让资金跟上“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发展的脚步。

“亚投行将在亚洲扮演重要角色,其对可持续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将会惠及成千上万的民众。”印度总理莫迪评价说。

从园区到经验

白俄罗斯,在中国最大的海外合作园区——中白“巨石”工业园的建设工地上,建筑工人们正分秒必争地忙碌着。

工业园的建设体现出中国速度。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预计今年底全部完工。工业园的建设更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截至今年7月,已有36家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企业进驻工业园区。

21岁的白俄罗斯青年卡扎克两年前还是一名司机。如今,在中资企业工作学到的先进技术,让他拥有美好前程。他相信,将来自己的国家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高技术产业工人。

借助中国企业提供的创新经验与资本,白俄罗斯首批国产民用轿车在这里诞生,极大地提振了白俄罗斯发展民族工业的信心,一批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引入,为白俄罗斯产业升级转型注入活力。

白俄罗斯创新基金会主席德米特里·加里宁曾表示,中国的创新模式、所秉持的价值理念,更适合发展中国家。“巨石”既是象征中白合作的友好巨石,也成为白俄罗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创新发展的奠基石。

中国经验,随“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传播、扎根;中国企业,也随“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开枝散叶。

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林产品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冀宝钧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通过吸取新西兰先进经验,公司逐渐创新出一套适应实际的林地管理模式。“我们毫不吝惜地将这套经验传播到南美、非洲等地区,为当地林业可持续发展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柬埔寨厦门现代农业园区有限公司董事臧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他们公司在当地设立的植保网点,是移植中国农业标准化经验的成功案例。这些网点融技术、经营、管理于一体,为柬现代农业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这个因借鉴中国经验、被誉为“柬埔寨深圳”的特区,在激活交通优势的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当地民众在中资企业里工作,一个月就能赚够过去放牛一年的收入。

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起步区1.34平方公里现已全部建成,扩展区建设工程开始动工。未来,工业园区将继续向城镇化发展,在红海之滨的荒滩上,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正在崛起。

这样的故事,每天在世界各地上演。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5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74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中国企业在46个国家建设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113个,累计投资348.7亿美元。经贸合作区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抓手。

刘英表示,境外经贸合作区,作为中国工业化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之一,它本身就有示范意义。园区通过引入先进产能,助推产业升级;在园区中可实现“境内关外”的优惠政策,有力推进经贸合作便利化;此外它还有保障贸易安全的作用。

亚洲新闻频道报道称,“一带一路”倡议采取多层次的投资回报方式,提供一个双赢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各国可以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和利用援助来解决问题与不足。中国正在分享从自身发展中获得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推动可持续发展,使一些国家更快摆脱贫困。

《纽约时报》刊文称,“一带一路”倡议将引领新的全球化2.0,重塑全球经济秩序。任何外国领导人、跨国公司负责人都不可能忽视中国推动重构全球贸易的努力。

从相知到融入

“在中国,大学生们有机会发展他们的科研兴趣,并跟随老师从事有趣兼具挑战性的工作。在中国大学里,一切皆有可能!”巴基斯坦留学生安杰,正在清华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起两年来在中国的感受,不禁为中国高校的学术氛围与人才培养机制由衷点赞。

安杰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时常在实验室呆上一天的他,也会通过社交媒体和新闻网站关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尤其是科技与教育合作。

据悉,像安杰这样来自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在2016年已达20.7万人,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近半数。2016年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每年资助1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

“它正在切实让很多像我一样的需要帮助的、有科研理想的人受惠,并为两国未来合作发展积蓄力量。”安杰说。

伊朗德黑兰创业工作室董事会成员伊赫桑,最近参加在中国举办的第三届上海合作组织青年交流营。在参观交流行程中,伊赫桑尤其关注中国青年的创业发展。每到一间创客企业或创业孵化器,伊赫桑都会认真聆听讲解,并时不时地抛出问题。

伊赫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中国的创业环境整体更为宽松。中国市场广阔,科技发展全面,实力强劲,这些都是青年创业的沃土。而伊朗政府每年也会为青年创业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两国对青年创业都非常重视。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青年交流的平台与机会不断增多。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宣布: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将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青年人的心拉近了,中国与世界未来的合作之路日益宽广。

旅俄青年画家汤雨松曾多次参与中俄艺术交流活动。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说,两国艺术家常常从交流中获得灵感,“这种影响体现在他们的艺术创作及其艺术语言上,比如俄罗斯已故著名画家梅尔尼科夫的中晚期画作就包含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对宏大意境的独特追求”。

汤雨松还注意到,不少民众也在赏画、看戏、听曲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逐渐形成认同,这是经贸与基建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5年来,秉承丝路精神,中国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广泛开展人文交流与合作,大批品牌项目和活动走进各国、走入民心。

赵磊认为,“‘民心相通’超越了留学、创业、文化交流等外在形式,而体现在丝路人民对彼此文化、理念与价值的认同。因而‘民心相通’是软联通,也是个慢工程”。赵磊对“民心相通”未来的发展满怀憧憬。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评价说,“一带一路”令他感受到一种与西方大不相同的世界观,这一倡议的文化价值在于,它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提供了保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契合教科文组织的工作宗旨,文化和教育合作与交流是该倡议中最富深意的内容。“这一倡议为东西方交流增添了新活力。”

责任编辑:hn1007